【李洪坤】炎帝神农与中医药起源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李洪坤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396  更新时间:2020-03-16 14:09:11  文章录入:szmj  责任编辑:szmj
 

中医药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瑰宝和精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对人类健康和世界文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020年的春天,新冠肺炎来势汹汹,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打响了一场艰苦卓越的抗疫之战。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系列新冠肺炎治疗方案中,一直强调中西医结合,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救治中发挥重要作用。据32日光明网报道,湖北省新冠肺炎患者中医药使用率约九成。

中医国粹,根植民众。中医药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等方面独具特色和优势,以其收费低、疗效好、副作用小等特点,备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推崇。

中医药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认识,逐渐积累的丰富医药知识。这些知识主要依靠师承口授,后来有了文字,便逐步记录下来,就出现了医药书籍。据考证,现知最早的中医药著作称为《神农本草经》,是人们根据神农尝百草的经验,代代口耳相传,在东汉时期整理成书。《神农本草经》中对于所收录的各种药物的功效和主治疾病都进行了简要的记载与描述,这无疑是早期临床药学宝贵经验的总结。长期临床实践和现代研究都证明,《神农本草经》中对于所载药物的功效认识大部分是正确的,其中许多药物至今仍然在临床广泛应用。

关于神农尝百草,古代典籍记载颇多。《淮南子·修务训》:“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当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此医方兴焉”。《史记补·三皇本纪》:“神农氏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世本》:“神农和药济人”。宋代刘恕·《通外纪》:“民有疾病,未知药石,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尝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逐作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立矣”。炎帝神农出生于湖北省随州市,在几千年前的远古年代,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可以说是从渔猎采集到石耕火种时代的伟大创举,也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神农年代生存的环境非常恶劣,风霜雷电、自然灾害、寒暑瘴气随时都威胁着人类,在加之食物来源缺乏,主要靠野外采集野果和植物为生,茹毛饮血的粗糙低劣生活,使得原始先民的生命得不到保障,往往在十三四岁就死去了。作为部落首领,炎帝神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把百姓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炎帝神农决定冒着生命的危险,拿自己的身体做赌注,亲自尝遍百草,和药济人。在品尝新植物的过程中,神农发现,有些植物人一旦吃了就神清气爽、耳聪明目;有些植物一旦入口就精神振奋、力量倍增;有些植物人吃了就感到昏昏欲睡、全身无力;有些植物人吃了就百病全消、身体健康。时间一长,炎帝神农对植物的物理药性有了认识,以后再遇上什么症状,身体有什么需要,就去采集相关植物。这些植物慢慢也就变成了药物。

据说,神农一生总共辨识出了47000种植物,并对哪些植物可以入药,哪些可以入食,哪些可以外用,哪些可以内用,都一一记载下来,告知人们。将更多处在死亡边缘,受到各种毒花、毒草威胁的人拉了回来,保障了人的生命安全。传说神农百毒不侵是他在尝百草过程中发现了三件宝贝,即石花、茶叶和灵芝。石花能使肚子变得透明,连五脏六腑都看得清清楚楚,遇到什么毒物,他可以亲眼看到这些东西在自己身体内的变化。而茶叶放在嘴里,会在五脏六腑之间上下翻腾,就像水洗过一样。灵芝则使被各种毒物所侵害的身体,各种不舒服各种疼痛,顷刻间消失症状,所以神农认为灵芝是毒物的克星,在以后的日子里,他随身带有灵芝,一旦遇毒,就立即服用,往往会逢凶化吉、转危为安。

神农尝百草的时候,不知道昏死了多少次,也不知道受了多少折磨,虽然多次死里逃生,但最终误食一种叫狼毒花的断肠草丧命。神农献身了,其留下的经验和教训却奠定了中国传统医药的基础,成为药的起源。

随着人类的进化,人们开始有目的地寻找防治疾病的药物和方法。人们在烘火取暖时发现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块或沙土作局部取暖可消除某些病痛,逐渐形成了热熨法和灸法。在使用石器劳作时发现身体某一部位受到刺伤后反能解除其他部位的病痛,从而创造了运用砭石、骨针治疗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为针刺疗法,进而形成了经络学说,初步形成了原始医学。可见,中医药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不断地进行积累总结的结果。几千年的浩瀚历史中,涌现出扁鹊、张仲景、皇甫谧、华佗、钱乙、朱丹溪、刘河间、王孟英、缪希雍、吴鞠通、徐灵胎、叶天士、李时珍、孙思邈、张锡纯等诸多中医圣手,以疗民疾,救死扶伤,流传千古。

近代中医药是在西医和战火的夹缝中求生存的。西医药开始对中国医学产生影响是在19世纪初,至今不过百余年的历史。这一时期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随着民主进程的不断推进,西方学术包括西医也不断传入中国。当时的民主思想完全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在对待西医学的态度方面也非常“偏激”,有许多人主张医学现代化,中医药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战争不仅仅让生灵涂炭,也摧残了中国几千年的中医药文明。抗日战争虽然以中国的胜利告终,但痴迷于中医的日本人洗劫了大量古代医籍,包括珍贵的元印《圣济总录》残卷、明代赵开美版《仲景全书》,使大量中医典籍流失海外。如今,日本的中医药做到了世界第一,日本汉方占世界中成药销售总额的90%,令人震撼。韩国和台湾占7%,中国只占可怜的3%

日本中医的振兴,与一系列支持中医的政策是分不开的。第一个重要的政策就是以教带药 第二个重要的政策是医疗保险向中医倾斜第三个重要政策是举国之力支持中医第四个重要政策是支持中医科研第五个关键是中国长期人治,日本逐渐走向了制度管理。

中医振兴,并不是用大喇叭喊喊就能够实现的。它需要以举国之力,大量中医人才脱颖而出,制定出符合中医学特点的政策才行。可现实却是不容乐观的,日本人在用心探讨中医学问,而中国人还在做着振兴中医的大梦,却没有多少实际的政策做支撑。中药资源是我国人民长期与自然及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的经验总结,为我国独有,是座巨大宝库。我国目前拥有中药材资源共12807种,其中600多种常用药材,有近300种已开展人工种植或养殖。目前全国药材种植总面积约有5000万亩,其中通过GAP认证的种植基地有123个,涉及65个品种。

抗疟药物“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生命,“中医针灸”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名录,《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蜜炼川贝枇杷膏在美国市场悄然走红,这一系列事件的背后是中医药国际化进程步伐的加快,中医药在全球的认可度与日俱增,已经成为中国与各国开展人文交流、促进东西方文明互鉴的载体,成为中国与各国共同增进健康福祉、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

中医学作为人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晶,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和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瑰丽的宝藏和民族人文学科的丰碑。每个中国人都应为我们拥有辉煌灿烂中医药文化而自豪,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医药也定会象中国高铁一样成为另一张亮丽的名片,这张名片属于每一个中国人!

随着政府相关部门对中医药全产业链监管政策法规的日趋完善,中药材的质量将有大幅提升,生产工艺的不断优化和物流条件的改善使得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的质量也将随之迈上一个新台阶,中药疗效将愈加有保障,中国老百姓再也不需要到国外去抢购天然药物,我们完全有理由用世界上最好的中药,中医药的发展将真正迎来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