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肖英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599  更新时间:2017-08-03 17:59:37  文章录入:szmj  责任编辑:szmj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占86.5%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目前,我市有留守儿童10万人,占同龄儿童总数的25.58%,这些留守儿童80%以上集中在农村为进一步了解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学习现状,我们民建随州市委会联合随州市妇联专门进行了深入调研。

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1、农村留守儿童物质生活条件比较有保障。从调查反映的情况看,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双双在外打工,家庭收入大多高于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再者,父母不常照管孩子,多有负疚感,多会通过提高孩子的生活条件等经济补偿方式平衡内心的不安感。

2、农村留守妇女儿童人身权利常受到侵扰,维权意识不强。调查发现,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留守儿童特别是留守女童遭到邻居或本地村民、甚至是学校教师骚扰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教育和保护,自我保护意识差,被强奸的案件也发生了多起。其中一些女孩成了犯罪分子性侵害的对象。同时,留守女童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被自己的爷爷侵扰的现象也有发生。由于儿童的自我维权意识不强,受到侵害时往往选择忍气吞声。

3农村留守儿童课余文化生活单调,缺乏正确引导。由于农村文化娱乐场所有限,农村留守儿童居住地比较分散,留守儿童放学回家后属于散养状态,一般都是守着电视。我们走访了10户留守儿童家庭,竟然有9户家庭留守儿童看电视,没看电视的的那户是因为作业较多,一般情况下也是守着电视。而他们喜欢看的电视内容不是言情电视剧就是动画片缺乏正确引导。

4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能力与儿童的教育、发展不相适应。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是祖辈,他们年纪大,精力有限,文化水平低,普遍缺乏安全防护的意识和教育能力,对于孩子的照顾,一般仅限于满足其温饱,没有父母的关爱和正确的教育引导

5、父母教育的缺失使留守儿童人格性格发展出现障碍、亲情友情观念淡薄。留守儿童多在寄宿制学校就读,与父母聚少离多,由于父母外出,有的几年不归,有的音讯渺无,留守儿童从小缺少父母关爱,他们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导致孩子缺乏对外部世界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了他们与别人的社会交往。从调查结果看,留守儿童和父母的沟通方式大多是通过电话,在电话中,大多数父母也只是简单地询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身体情况等一些较浅层次的问题。被调查的47名孩子中,没有一名被父母关心到为人处事的道德等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而对于孩子的心理情绪波动和性格转变则往往注意不到,因此许多孩子反映“好像跟父母没什么话好说”。

二、我市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农村留守儿童在个性心理上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敏感、脆弱、偏执、脾气暴、冲动易怒。

2、父爱母爱失常,孩子志向模糊。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济支付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全部的爱,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轻易的得到什么,从不迟疑也从不打半点折扣。这种“爱”的方式,会在儿童的心里边逐渐形成了“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他们没有任何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的念,没有人情味,没有正确的取向与人生取向。

    3、家庭教育缺失,极易出现失范和越轨行为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教育最早最直接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健康与否。由于亲情缺失,部分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被调查的47名孩子中,有14名产生过不想上学的念头,有42名孩子在学校有较少玩得好的同学。留守儿童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长辈尤其是父母的关爱与引导。但是他们的父母远在他乡,对其错误行为无法及时给予纠正;同时中小学周围林立的网吧、游戏厅、歌舞厅,对于那些缺乏父母管教的留守儿童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潘多拉魔盒”。内部疏于防范、外部诱惑多多,久而久之,留守儿童中极易出现失范和越轨行为。我市安居镇中心小学一名分管校长反映,在学校不守纪律、调皮捣蛋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他们由于长期没有父母的监督,加之又在学校住宿,就自觉不自觉地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以致道德和守纪意识滑坡,甚至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在社会上,他们缺乏礼貌待人的常识,他们中抽烟的有,赌博的有,打架的有,酗酒的也有,沉迷于网吧的更是不乏其人,还有谈情说爱的,有些甚至还发生了性行为。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没有发育完全之前,对社会上的各种复杂、不良现象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而留守家庭一般都无法给予,从而导致留守子女极易产生越轨和犯罪行为。

我市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存在的原因

   1、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责任意识不强。在除父母外的监护人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应对孩子更多的爱,否则会使孩子产生扭曲心理,觉得不是自己亲生的父母到底不知道疼爱自己。二是监护责任不明确。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问题,如: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关心儿童表现,忽视儿童养成。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有的甚至同时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放在每个留守儿童身上的精力不够。再加上自己身体状况差,本身需要人照顾,因此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不知道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今,一方面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是边远山村。因此,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让自己孩子摆脱这种祖祖辈辈都无法摆脱的困境。当最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时,他们只能选择进城务工赚钱来养家糊口,从而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因此,我们认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原因。

  3、家长缺乏家庭可持续发展观念。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虽然经济不富裕,但也不至于穷困潦倒、无处安身,他们大多是可以在家乡通过辛勤劳动来维持家庭正常生活的,而他们却追求快速改善家庭生活,追求给孩子成长提供充实的经济支持,不惜抛家弃子,背井离乡进城打工。他们唯一的收获就是让他们感到满足的收入,而他们失去的是家庭的亲情,牺牲的是子女的前途,造成的是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致使家庭得不到正常发展。

  4、复杂的社会因素难辞其咎。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过早过多涉足社会的各个方面,但由于其天真幼小,无法正确处理来自社会各方面纷复杂的社会信息与状况,分不清是非曲直。因此,网络游戏、色情影像、黑社会势力等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把一些与社会和道德格格不入的东西当作时去追求,当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把黑的当成白的,把对的当成错的,进而使他们在心理发展上存在着大量的不健康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比如,抽烟酗酒好爽,奇装异服好酷,哥们义气拔刀相助是英雄,谈情说爱老婆老公成必须品,等等一切,是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身上都存在的问题。这样的社会环境也给社会自身留下了大量的不安全隐患。

    四、当前我市妇联所做的工作

1、成立了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领导小组。立了随州市委牵头的高规格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挂帅亲任组长,市委农办、市人大内司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等十四个相关部门和单位为成员。

2、形成“女童防性侵•开学第一课”工作制度市妇联与市教育局联合开展了预防性侵教学比武活动,评选出26节优质课程,将其制作成教学光碟发放至各中小学和幼儿园,作为了每学期开学第一课的教案。“女童防性侵•开学第一课”在我市已形成制度化全面铺开。另外计划投资50余万元,分三年时间在全市实施留守女童防性侵安全教育项目,已先从随县实施。

3、建立留守儿童关爱考评机制。随州市将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纳入各部门市管干部2017年度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学校将农村留守儿童安全自护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考核内容,与其它工作一起年底进行考核通报。

4、设立留守儿童关爱网络平台。市妇联在市委组织部电教中心开发的幸福新农村便民服务系统平台上,设立了妇联工作专页,把所有关于留守关爱、自护、安全教育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数字电视传播到农村的千家万户。

5、创办了三留守关爱互助试点。市妇联在广水市黄金村召开了“三留守”关爱互助工作现场会,通过广水市黄金村“妇女之家”,建立了服务空巢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三位一体”关爱互助新模式,创办了妇女健身场地、留守儿童亲子读书阅览室、留守儿童“小饭桌”、留守儿童舞台,“三留守”积极发挥自身作用,让空巢老人感到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让留守儿童有了汲取快乐的乐园,让留守妇女有了健身娱乐的场所。

6、普及了三个群体的教育培训。首先对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培训,强化对学校、卫生、公安等部门培训,先后组织专场培训10次,提升了各职能部门保护女童安全的意识和能力;其次是对女童监护人开展培训,通过进村集中培训等形式,全市共培训女童监护人了近千人次,提升了监护人对女童安全的重视和用法律维护女童权利的能力;同时对女童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先后培训女童近5000人次,提高女童自我保护、预防和应对安全威胁的能力。

7、开通了两条关爱女童的专线。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开通了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免费为女童提供心理咨询,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为女童提供帮助;开通了女童“亲情电话”,保证在课余和节假日开放,为留守女童架起与父母沟通的桥梁,让父母引导留守女童加强安全意识,同时便于在校老师与留守女童父母进行沟通,共同化解留守女童远离父母的安全隐患。

五、对策建议

1、将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工作加以重视。各级党委政府要认识到留守儿童现象将长期存在,要从农村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问题的重要性。将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健康需要、良好教育、文化需求、精神慰藉、就业创业等纳入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并逐步实施。

  2、强化社会关爱留守儿童责任,营造良好成长环境。一要加大投入,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留守儿童活动阵地建设,加强管理并发挥作用。教育部门要利用教育能力强、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发挥学校在儿童成长中的核心作用,既教书又育人。二要大力发展家庭教育,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出台政策,采取强制手段强化家长责任。三要在动员社会力量和净化社会环境上下功夫,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为儿童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四要推动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全市责任目标考核体系,与各部门的职能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形成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合力打造儿童安全教育工作品牌

  3提高社会教育公平力度加大教育体制改革,完善农民工子女教育和考试制度,实行属地考试,在任何地方都能享受到与当地学生一样的教育待遇和考试待遇。被调查的一名留守妇女反映,最初她和丈夫在外打工时把孩子带在身边读书,可由于孩子不能参加当地的高考,所受的教育又不适应家乡的考试,她只有带小孩回家读书。

4、打造儿童安全教育工作品牌。依托“妇女之家”,着重建立服务空巢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三位一体”关爱互助新模式,让空巢老人们不再孤独,让留守儿童有人看护,让留守妇女有健身娱乐的场所。

    5、培养和扶持以民间组织为依托的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之前,各级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兴办留守儿童服务站等多种形式的托管服务机构,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如优秀退休教师等),切实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成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