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欢迎莅临中国民主建国会随州委员会 > 交流园地 > 正文
过一种有禅意的生活
作者:江  帆    文章来源:江 帆    点击数:925    更新时间:2015-07-05         ★★★

                        过一种有禅意的生活

 

                                               江 帆

 

《禅悦》杂志约稿,需要一篇禅修体验的文章,很是惶恐。我不是一个佛子,对佛的理解实在是肤浅和有限的,但我还是很欢喜地答应了下来。

 

什么是禅,万千人有万千种理解,禅发自于人的内心,就像一朵扎根在你心灵的莲花。禅如莲花在人们内心盛开的过程就是慢慢完善自我,努力修身的过程。菩提本悠然,禅意入心间,大家都来描述它,但没有人能够定义它。不可说,说了就是错,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为一旦定义了它,说它是什么,其实就已经说它不是什么了。 

近距离接触禅是2006年,那年我参加华科大EMBA学习,作为学习课程,学校安排我们学员到河北柏林禅寺进行为期7天的禅修。走进山门,一下子就静了下来,背上沉重的行李负担好像减轻了许多。踏着青砖铺地的院落,走进一行行柏林,看着暮色升上来,两边云水间的灯火依次亮起,我心里的灯也慢慢地被点亮了。

接下来几天的禅修,都是让我再世为人的洗礼。各位法师的开示,一言一行的教导,咏唱佛经的慈悲,醍醐灌顶的智慧,珍惜米粒的惜福……其中的泽惠,难以言尽。

凌晨,清澈的夜板划破晨梦,悠扬的钟鼓唤醒黎明。静静地步入大殿,轻轻地来到佛前,至心顶礼,念诵经咒,回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祈愿终生离苦得乐,同增福慧。

过堂时分,端身正坐,心存五观。学着师父们那样持筷、托碗,不疾不徐地咀嚼、下咽,留心不剩下饭菜,不发出声响。斋前供养,斋后回向,祈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

庄严的讲堂,回荡着清净的法音,仔细聆听授课法师的讲演开示,用心领会传自佛陀的永恒真理。让佛日的光芒驱散迷惘的疑云,让缤纷的法雨洗去心灵的尘垢,祈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柏林禅寺的方丈净慧法师的语录恭恭敬敬地记在本上:

“知足第一乐;

你不要去想改变别人,改变自己才是最可靠的;

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有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

感恩,包容,分享,结缘;

禅在生活里,在一点一滴中……”

依稀记得,告别大师时,他说,希望你们在清晨万事伊始时,读一读《普贤行愿品》,奉献人生;晚上万籁俱寂时,读一读《金刚经》,觉悟人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感觉到这两本经的大智慧与不可思议,感慨老和尚名不虚传,体会到他老人家用心良苦,诚不欺我。

从此喜欢上了那个笑眯眯的老和尚,喜欢上他倡导的“生活禅”。开始学习在生活中修行,明白了尘世之中种种取舍之间,不必让自己太为难。对人恭敬,就是庄重了自己;明白了人生贵在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速度,莫因疾进而不堪重负,莫因迟缓而空耗生命。

2013420凌晨626分,老和尚走了。我在他的著作中追悼他。而他倡导生活禅已经20年了,多少如我般俗人受到大德的感染和点化,轻松了自己,快乐了他人。2013年宝善寺组织生活禅夏令营活动,朋友邀请我参加,得知宝善寺住持演善法师是净慧长老的弟子,真是感觉冥冥之中佛在身边,自赵州而随州,佛在千里之外的咫尺,佛在咫尺之外的天涯。

在山光水色的桃源湖,我们放松紧张的身躯,收摄散乱的思绪,盘起双足,微阖双目,专注呼吸的出入,觉知身体的感受,观照心念的起伏,当下的生命如此亲切。身心磨砺之间,智慧渐渐升起,有如莲花绽放。放下执著,抛开烦恼,没有重负,远离喧嚣,循着先贤的足迹,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行走在云水之间,回归自然的怀抱,在溪声山色中体会生命的庄严与宁静,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与祖师同行。感恩法师、居士、义工的无私付出,让我们又一次进行心灵的洗礼和生命的加油。

七天的时光转瞬即逝,短暂的聚会蕴涵着无限的生机。这七天中结下了善因善缘,播植的菩提法种,获得的智慧启迪,焕发的生活与勇气,将会指引我们在现实的生活里善用其心,善待一切,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禅修,让我们用文化的力量传播阳光。这文化,就是信仰。许多人认为,学禅,就是念经、烧香拜佛祈愿去灾,那实在是一种偏见和误解。禅修,是一种生活体验,倡导在现实生活中,修炼自我,完善自我,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完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在众多的禅门大师中,我们看到历代大贤大德如慧能大师、憨山大师、虚云大师和苏东坡、梁启超、李叔同、季羡林等大师的大千气象,领略到佛学的智慧,沐浴着文化的光芒。

 

修行在路上,在日常生活中。

修什么呢?怎样去修行,去做一个快乐的学佛人?一直是佛学界和众生都面临的一个课题。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教一直是以“胸有大业、腹有诗书、肩有担当、术有专攻”的“四有”来教化众生且弘扬自身的。

儒家思想以仁义为主旨,舍生取义,以仁孝治国,讲的是入世。通过六德(圣、智、仁、义、忠、信),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来强调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培养人一种浩然正气。

道家思想的主旨是自然和谐,天道合一,道法自然,以无为治国,讲的是出世。修道,培养人一种自然精神。

佛家唯心。强调的是自身修养,讲的是超世。佛教是一种教育,是教人要深信因果,要正知正见,超脱轮回,度己度人。学佛,教化人一种超然情怀。

从养生思想上来讲,儒家讲的敬,道家讲的是静,佛家讲的是净;从修为层面上讲,我认为,一个比一个高。

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一千年的融合,在一千年前的宋代,儒道佛已经三位一体了,以道行、儒礼、佛法为灵魂影响着每一个华夏子孙。而禅修,就是通过内省提高自身生活境界,达到与世界万物的和谐,无论是儒家的修齐治平,还是佛家的降伏其心,都是内省性的大陆文化。

那么,究竟怎样修行呢?禅修什么?修心。《心经》曰: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挂碍是什么?挂碍是我们生活中思想上的负担,欲望、名利、钱财,这些东西都是挂碍,都是牵挂,牵挂的东西多了,烦恼也就来了。

什么是自我?自我是相对本我的。举例说吧,每天早上八点钟上班,理应七点钟起床,当闹钟响起,本我就在召唤:该起床了!而自我却抗拒着:再睡一会儿,马上就起来。本我再强调:要迟到了!而自我说:天气有点冷,被窝真温暖,还睡一会儿吧。……

自我和本我的反复较量,就是修炼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完善和提升的过程,最终,本我战胜自我,自我得到了修炼和完善。这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体现在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当中,当自我得到提高和完善,进入超我的境界,我以为,这就是佛家的“禅”了。

 

修行,可以是静坐。

有人问禅师:你从静坐中得到了什么?

禅师回答:什么也没得到。

又问:那为什么静坐?

禅师回答:不为什么。

追问:无所作为,你不是失去了很多?

禅师回答:无所得也无所失。

又问:禅师如何生活?

答:做个好人,行一些善事。

又问:那又如何?

答:做个好人,身正心安魂梦稳;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

 

修行,可以是品茗。

在和煦的阳光下,虔诚地焚香、净手,小心翼翼地将茶叶取出,因为这将是她生命中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绽放。她从何处而来?听过多少鸟语风喃,见过多少山光湖色,她经历过哪些有缘人的手,又走过怎样的旅程?我们不知道。但她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因她之故,我们今日相聚结缘。

上善如水,润物无声,君子爱茶,宁静致远。

品茶收杯,千杯万盏转头空,人生如茶空杯对。

提起放下,如去如来。

 

修行,可以是静读。

在温馨的灯光下,取一本引人思考、启人智慧的书,卸去人前的拘束,率性而为,自然轻松的阅读自由之书,分享作者与你的心灵对话,你不但会平静你浮躁的心情,还能从书中得到一些启发。让你有机会稍稍沉淀,静听心灵的声音,感受内在的敏锐。你会有更清晰的意念,可以有勇气有毅力去面对去欣赏灿烂的生命色彩。赏书不但能够修心养性,还能提高自身修养阔展人的知识面,何乐而不为呢?

汲取人类智慧的精华,摒弃痴心妄想,彻悟佛性真如,自始至终保持着做人的洁净和清朗。

禅在生活里,在一点一滴中。

在生活中修行,就是认清自我,战胜自我,完善自我,成就自我。在生活中学佛修禅,就是倡导简单生活,心简单,世界就简单,幸福才会生长;心自由,生活就自由,到哪都有快乐。简单生活,就是幸福生活。不要背负太多包袱,学会删繁就简,去除烦躁与复杂,返璞归真,才能让我们的生命绽放出最美丽的光芒。在生活中修行,你只需适时释放忙碌、紧绷的心灵,在芸芸众生中皆可领悟生命的意义。

 

过一种有禅意的生活,其实只需换一种心情。做一个好人,行一些善事。如此,安好。

简单的,就是快乐的。

 

                                      2014.11.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条文章:
  • 下一条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网站管理 |

    Copyright © 2015 中国民主建国会随州市委员会网站管理系统
    网站备案号 鄂ICP备16022009
    邮编:441300 电话:0722-3328086